池秀云:古籍与人生
池氏网推荐语:
池秀云宗亲说得真好:“作为一个古籍研究人员,要乐于平淡,甘愿寂寞,不受金钱诱惑,不慕仕途腾达。”
这个也与我们当下很多人投身于族谱、族史研究一样,虽然大家都是热爱家族,热爱家族文化……
正如池秀云宗亲所说一样,要研究好家族文化,真需要:甘于平凡、乐于奉献、不计较个人名利、不贪慕虚荣……脚踏实地,从一字一句开始收集整理好难得的家族文史资料。
池氏网关于池秀云宗亲介绍:
池必卿和夫人徐若冰与长子、次子、三子和侄女池秀云(后排左一)
古 籍 与 人 生
文:池秀云
1997年元月3日于太原
古籍与人生好像两码事,但对我来说是追求、奉献和历史。
我这一辈子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,更没有想过当什么官。参加工作35年,基本上天天与古书打交道。默默无闻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很快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了。
回首往事,三句话不离本行。不管别人追求什么,我只有一个心眼:故纸堆里度人生。有些青年朋友问我:同古书打交道有什么乐趣?回答难以使他们满意。这里面有个苦乐观的问题。
我编写《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》,饱尝了酸甜苦辣的滋味,这是毫不夸张的。
首先这本书的选题就是自讨苦吃。古籍工作长期以来遇到的一件麻烦事,就是室名别号问题。我们知道,古人不仅有姓名和字,而且根据自己的住所、出生地、任职地和志趣,起了好多别名和号,如傅山就有二十多个字号。还有的喜欢给自己的书房、藏书楼起个名,这就叫室名。而他们的作品中,有的往往只写室名、别号,不具真实姓名。这就为后人的研究鉴别工作带来诸多困难,要从室名别号弄清作者是谁,进而再知作者的籍贯、所处朝代、生卒之年,确非易事。
如山西省图书馆有一部无首无尾的馆藏《三国志》,不知何时的刻本,有何价值。但书口下部刻有室名“汲古阁”三个字样。经多方查证,才知刻书家为明代常熟毛晋。但明代长达270多年,毛晋的生活年代也只有数十年,这本《三国志》是明代哪一年所刻,不得而知。难怪国外学者这样说:没有检索工具书,古籍就如同一堆废纸。
在我国检索工具书中,室名别号之类奇缺。最早的是宋人徐光溥编的《自号录》,清人葛万里则编有《别号录》,近代也只有两本;陈德芸先生编的(古今人物别名索引)和陈乃乾先生编的《室名别号索引》。这都是难得的、珍贵的工具书,但不足之处都是条目少而简,远远满足不了科研和读者的需要。如果有一部涵盖面较广的室名别号工具书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我原本并没有如此大的勇气攻克这个难关,更不敢一个人去承揽巨大的编集工程。世界上有些事说来也巧,人的力量有时连自己也难以估量。
山西省地方志著名专家、原省地方志编委办公室副主任刘纬毅先生,同我住在一个大院,平时对我指点甚多,使我得益匪浅,是我的良师益友。一次谈及室名别号之苦,刘先生共鸣即起,以极大的热情鼓励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,编一本大部头的室名别号辞典,其特点在广,价值在全。
后来为了这件事,我又请教母校山西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、省历史学会会长乔志强教授。乔先生的热情更高,他说:“正合吾意!我来作序。”就这样,在两位恩师的关怀与支持下,我被拉上了“战车”,于1980年5月18日正式宣战,开始了历时14年的“持久战”。
我凭借在省图书馆古籍部工作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,一页一页、一行一行地翻阅了几千万字的大部头史料,摘录了几万张卡片,动员了所有能上阵的亲戚同学、朋友帮助抄写。
退休后的池秀云
在整整5年时间里,没有一个晚上在12点前睡过觉,没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、节假日,我简直如履薄冰,如临深渊。
平凡的人,平凡的劳动 。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个人再苦也算不了什么。最大的难题在出版,出版的难点在经费。 从责任编辑落馥香主任到总编孙安邦先生,为了筹集出版经费,奔走呼号,几起几落,使这部书终于在1994年问世。
谁能料想到这本辞典出版之后竟然引起强烈的反响。在第一届全国古籍图书评奖和第七届优秀晋版图书评奖中,均被评为一等奖,首版很快告馨。 一些外国专家,留学生也来函索购。厦门大学著名教授李秉乾来信说,长期以来,我国检索科学领域里,“室名别号”是个难点冷门,“而你的力作,超过了过去的水平,填补了这一长期的空白,你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,功德自然是无量的。”
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这么大的贡献,只要这本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,那怕只有一点点,我也就满足了。
受到读者和山西古籍出版社的厚爱,使本书得已增订再版,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。在图书市场冷落的情况下,这样学术性的图书能够再版,足见山西古籍出版社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单纯从赚钱出发的。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。
遵照出版社的要求,增订本又作了大量的扩充。 首版侧重古代名人,主要是著书家,刻书家,藏书家史学家医学家,文学家,共有室名别号7900多条,人名6300多个,全书75万字。这次增订扩大了收录范围,增加的绝大多数是近现代名人,范围扩大到企业地质,雕刻,电影,收藏,刺绣绘图,甲骨文,京剧,话剧等各界名人,还有抗战英雄,革命列士,编辑记老摄影师等。增订本共收人物 13796位,条目为13697条,与首版相比容量翻了一番,涵盖面更广了,适用性更强了,学术价值也可能会更大一些。
从这本辞典出版的前前后后所经历的冷冷热热,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古籍的出路何在?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?应当认识到,我们国家的古籍,特别是善本书,是国之瑰宝,是稀有的资源。 国家要有倾斜政策,建立专项基金,强化保护措施,不能像一般的图书,推向市场了之。如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,古籍研究就会窒息。
从古籍工作者来说,一定要正视现实,研究新情况新问题,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挑战,积极寻找新的课题,拓宽自己的路子。但无论走什么路,出什么书,必须刻苦钻研,下苦功夫,笨功夫硬功夫。
作为一个古籍研究人员,要乐于平淡,甘愿寂寞,不受金钱诱惑,不慕仕途腾达。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世界观,自觉地寻求自我平衡,才能将自己的奋斗融化在祖国古籍科学研究的伟大事业中。
池秀云著述
精彩由您续写:
请关注“池氏网公众号”:ID:chiszqw
微信热线:hackchi;263656393
邮箱:hackchi@qq.com;263656393@qq.com
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:池春燕WX:xuyuanchiw